兴化全域旅游 > 推荐 > 文章详情

寻一场兴化的文化之旅!

发布时间: 2017-12-11 14:54:28 发布者: 兴化旅游 浏览量: 4830

很多人只知道兴化有菜花

有水上森林

殊不知兴化自古以来还是一个文化之乡

游走过兴化的千垛景区

呼吸过水上森林的天然氧吧

那么就请跟随小编的脚步来到兴化市区

寻一场兴化的文化之旅吧


微信图片_20171206130232


四牌楼、拱极台

金东门历史文化街区

样样不可少


你知道吗

金东门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素有“金东门”之称的兴化城东部地区,是一个由明清古民居群组成的街区,历史上店铺林立,商贾云集,保存着大批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和诸多历史古迹。金东门地区以繁华的东门外大街为轴从南向北分布着许多的小巷子,被称为“辐辏"。如今这些街巷依然存在着,那些曾经繁盛过的名字也依然存在着。


微信图片_20171206130235

游玩路线


1、四牌楼

微信图片_20171206130238

四牌楼最初建于明嘉靖万历年间,距今四百多年了。明代称为“四攒坊”。里面陈列着宋至民国初年兴化籍名人孝子、名宦良臣所获得的匾额共47块,供乡人瞻仰与学习。这些匾额大都由当时的统治者亲书或颁发,传承至今,当属不易。

2、八字桥老街

微信图片_20171206130240

八字桥老街,街上有着浓郁的古朴风格,时空彷佛一下子倒退到若干年前,呼吸也一下子凝固了。街两边满是记忆中的两层木楼。走在青石板的街上,看着各式传统的手工艺,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记忆的过去。

3、八字桥旧址

微信图片_20171206130243

八字桥,建于明代万历年间,原名登瀛桥、中和桥,后因整座桥型酷似“八”字而改名。整座桥由条型青石板铺砌而成,据说八字桥融桥、楼、亭、坊为一体。桥即其自身,楼为几家大商铺楼房紧排其上,亭为明朝知县陈宇在楼上所建的凌霄亭,坊为旌表李春芳之女而加建的节孝坊。另称,八字桥是桥里庙、庙里桥。说八字桥腹部有座小庙,庙内有砖刻佛像及桥形图。

4、东岳庙

微信图片_20171206130246

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东岳庙是兴化市当地著名的道教古迹。也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道教场所。它位于城内东大街,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。东岳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,因庙内供奉东岳泰山神而得名。首任住持姜可常,为全真教刘长春一脉嫡传。尤为著名的住持当属明代陆西星道长,他创立了中国道教内丹东派,又有《南华副墨》、《方壶外史》、《愣严述旨》、《愣严经说略》等著作问世。

5、兴化古城墙

微信图片_20171206130249

顺着东岳庙的围墙,穿过一段蜿蜒曲折的逼厌的小巷之后,便来到被风雨侵蚀得潮湿的断墙颓垣。这就是兴化仅存的两段城墙之一,也是苏北地区唯一仅存的古城墙。当时兴化人为抗击金兵入侵而挖河取土筑成一圈长6华里157步、高一丈多的土墙。城墙设有四城门,门上有楼,墙外有护城河相依。至明洪武五年(公元1372年)城墙重砌为砖墙,高达11米以上。东南西北四门依次为启元门、文明门、威武门、肇魁门,四楼为观海楼、怀曛楼、见山楼、仰宸楼。嘉靖三十七年(公元1558年)为防御倭寇的侵扰,再次全面建造城垣,次年竣工。以后城墙多次修葺。民国时为方便交通增开小南门、小东门、小北门,至此城墙有了7个城门。

6、上池斋药店

微信图片_20171206130256

上池斋是一个可与历史悠久的北京“同仁堂”、杭州“胡庆余堂”、苏州“雷允上”、上海“童涵春堂”等老字号中药店相媲美,被兴化及周边地区誉为“四堂一斋”(四堂为鹤山堂、中和堂、复春堂、大生堂)的佼佼者,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上池斋建于清康熙年间,距今近300年。为扬州名医方石川所建。根据《史记扁鹊传》中“饮是上池之水,三十日当知物矣”的典故,定名为“上池斋”。药店坐南朝北,前后两进,砖木结构,仿石库门形制。前进上下两层,下为店堂,上为药材仓库,并设作中医史料展览馆和中药博物馆;后进是平房,为制药作坊。底层前厅开设药铺,开展经营。2005年10月,兴化市有关部门制定大修方案,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,恢复了原有风貌。

7、东门外大街

微信图片_20171206130303

说是大街,其实也是一条小巷。相比八字桥老街,这里更多了许多的昔日繁华和市侩了。狭窄的老街上,店铺林立,行人摩肩接踵、熙熙攘攘,售卖声不绝于耳,好一副活生生的“清明上河图”。两边的建筑与八字桥老街不同,品子型的马头墙不断的出现在天际线上,彷佛又让人回到了上个世纪的“金东门”的繁盛了。这里就是“金东门”的核心地带,旧时因为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,水运发达,多水码头,逐渐形成了兴化最重要的商贸中心。明清以来,这里逐渐成为粮食、蔬菜、瓜果、鱼虾等农副产品的集散地,商业、手工业、金融、文化、医药等百业兴盛。

8、状元坊

微信图片_20171206130306

泰州兴化市东城门外,有一条明清衢道,古名通泰。清代起称作东城外大街兴化状元坊。稍东有一条向北伸展的状元巷,是明嘉靖年间状元李春芳早年生活的地方。少年李春芳刻苦好学,独自在得胜湖里土神祠里读书。祠三开间,三进两天井,后进清静。地方志称此地为“明少师李春芳读书处”。李春芳二十一岁中举,为考取状元又苦读了十五年。嘉靖二十五年(一五四六),李春芳再赴春闱。行前一夜,又独宿少年时读书的土神祠中,梦见脱兔滚地为鹿,被他击中其首,醒后顿觉信心百倍。随后回祖籍句容祭祖,夜宿萧寺,留诗僧房壁间:年年山寺听鸣钟,匹马西风忆远公,它日定须留玉带,题诗未可着纱笼。第二年,李春芳中了状元。状元巷头跨街的石牌坊,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(一五四七),单门双柱。嘉靖四十四年(一五六五),李春芳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。二零零九年一月五日,泰州兴化市修复了状元坊。

9、家舒巷

微信图片_20171206130309

家舒巷的由来是明代舒氏所居之处而得名。明代舒楚以贡生优选,出按四川。四牌楼所悬“台藩衍贵”之匾即记此人。舒氏原居城南舒家巷,后于东门外建舒府,遂名家舒巷已别城南的舒家巷。

10、赵海仙洋楼

微信图片_20171206130313

赵海仙洋楼又名赵海仙故居。位于兴化城东门家舒巷内侧,东为上真庙桥巷,北临北舒巷,南与民居为邻,建于清末,一处中西合璧特色的建筑。 主楼是一座仿罗马式样的三层楼房,共28间。所以家舒巷又称为洋楼巷。相传,光绪年间一扬州盐商和一江都木商为报救命之恩,聘宁波匠人设计建筑的。洋楼又称“盂园”,为赵姓三代名医赵术堂、赵普春和赵履鳌(字海仙)的问诊施药场所。天井的正北面是一座3层的仿罗马式样中西合壁的楼房,门窗全是木头制作,柱子上全是精美的木雕。十二根整木柱由一楼至三楼,自下而上,一贯到顶。如今,这些门窗及柱子虽然凋敝褪色了,但是站在前面,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气派、精美以及它当年的奢华。洋楼共有28间房间,室内嵌有壁炉。

11、郑板桥故居

微信图片_20171206130316

郑板桥,是历史上杰出的名人,“扬州八怪”的主要代表,以三绝“诗、书、画”闻名于世的书画家、文学家。郑板桥故居坐北朝南,前后两进,有正屋坐南朝北房3间,另有门楼、小书斋、厨房各一间。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,1983年11月为纪念清代书画家、文学家郑板桥而建立修建。内仿扬州园林,修园造景,别致素雅。


兴化

一座古朴却不失优雅的小城

充满人文与悠闲的旅程

就从这里开始吧



官方微信

官方微博